对?
明确:陈元方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友人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赶到陈太丘家,
就是不守信用;而当着陈元方的面骂他的父亲又是不讲礼貌。既无
信又无礼,所以陈元方对友人的做法是对的。(学生能够读出陈元方
期行
陈太丘: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元方: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友人惭,下车引之。
讲礼貌守信用
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应该给予
鼓励和
肯定)。””””””””
(2)讨论:学习本文后,知道了做人的准则吗?
明确:做人的准则是——讲信用。
(3)如何评价人物?
明确:评价人物的根据——人物的言行。
评价人物的标准——人们公认的思想道德准则(也可以有自己合理
的看法)。
四、作业
1、复述课文内容。
2、结合《期行》中陈元方的言行,谈谈你对她的看法。(P157课后第二题)。
f第二课时乘船
本课目标1、学生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朗读理解。2、解决难懂的词句,疏通文义。3、学习评价人物,懂得为人处世的原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我们学习了《期行》这篇文章,它告诉我们做人的准则是什么?学生回答(讲礼貌,守信用)。我们今天学习同类的文章,它将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又是什么呢?
””””””””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结合上、下文和文中注释,疏通文义。3、标注出疑难词句。
三、师生互动1、学生齐读课文、分组读、指名学生读。2、疏通文义,师生共同探讨。
f重点词句: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一起。有一人欲.依附:想要。歆辄.难之:当即。王欲舍所.携人:代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本所.以.疑:……的原因。宁.可以急相弃邪:难道。遂携拯如初:遂:于是;拯:求助。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讲述《期行》
这个故事,讲述思路:华歆、王朗二人想法不同——遇到特殊情况想法又不相同——世人评定这两人
要求:抓住主要情节,用自己的话讲述。4、文章分析讨论: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明确:华歆遇到别人求助时不同意救助,而王朗同意救助;在救助过程中遇
到特殊情况,王朗不同意救助到底,而华歆同意救助到底。””””””””
通过这件事,我认为华歆敢于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轻诺寡言。而王朗救人不能彻底,就是不守诺言。四、学习小结1、内容小结讨论:这篇文章的主旨与《期行相同嘛?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求我们
做什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