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国防观念相对淡薄尚兵习武精神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历代仁人志士忠贞的民族气节、崇高的爱国精神历来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军魂、国魂、民族之魂。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都生活在条件优越的环境中,有着较好的知识基础和教育环境,加之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对突出,大部分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技能培养和求职就业教育,对学生国防意识培养重视不够,致使学生缺乏一种应有的公民责任意识,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等:小五黑体,内容为小五宋体!
收稿日期:20111228
基金项目:南宁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教、科研与教改立项课题(SYKJ11D04)作者简介:张一林(1971),男,甘肃天水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f从军、爱军、拥军意识不强。不少学生认为国防是军人的事情和自己并没有关系,更不把国家安全放在心上;很多大学生甚至不愿去了解最起码的国防常识,对国家的安全形势、国防政策认识不足。可见,当前高职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国防安全意识不强,公德责任意识淡漠的现象。(二)国防教育的教学及管理体系不完善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71号)精神和江苏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苏教体艺200919号)要求,“军事课(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在校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专科院校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不得低于24课时”,。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并没有把军事理论课和军训列入专业教学计划中并赋予相应的学分,或训练和授课时数不足,或教学方式上采取大礼堂报告的形式进行授课,或在师资、教材、经费、场地等方面没有保障与落实。教学管理不规范,教材不统一,课时安排不合理、经费保障不到位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效果。(三)国防教育缺乏长效性和深入性今年7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防教育法,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促进建设和巩固国防。高职院校把新生入学后的军训作为履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军训后就不再安排系统的国防教育,使军训的成果不能得到很好地巩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