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阿西里西》《拔河》,并能随歌声作表演。2.认识堂鼓、小钹、木鱼,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并为歌曲作伴奏。3.听赏《转圆圈》、《踢踺子》和《布老虎》,能随音乐作出相应的反应。4.用人声和打击乐器为《拔河》制造气氛,为《士兵进行曲》设计动作。教学准备(一)教具1.录音机、录音带《阿西里西》、《转圆圈》、《拔河》、《踢踺子》、《布老虎》、士兵进行曲》。2.投影仪。3.堂鼓、小钹、木鱼等打击乐器。(二)文字图片材料1.图片、各种布老虎、彝族山寨的图片。2.节奏卡片。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1.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加各项音乐活动,继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与同学们友好相处,相互合作的能力。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3.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单元的难点:1.《拔河》中领唱与齐唱的相互衔接与配合。2.同时学习堂鼓、小钹和木鱼三种打击乐器,少数学生会感到困难。3.《士兵进行曲》的动作变化较多,且要合拍,容易发生手忙脚乱的情况。4.《踢踺子》和《布老虎》这两首管弦乐小品虽然都比较形象,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欣赏时仍然有一定困难,主要是他们对音乐的表现要素尚没有较多的感性积累。音乐材料分析1.《阿西里西》《阿西里西》是一首贵州的彝族儿童游戏歌曲,“阿西里西”为“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丘都拉迪嗡啊”是表示欢乐情绪的衬词。这首歌曲从结束音上来看是宫调式,但从第1、3乐句来看,显然具有微调式的特点,因此,这首歌曲具有调式交替的特点。2.《转圆圈》这是云南少数民族撒尼人(彝族的支系)的童谣,表现了撒尼儿童在皎洁的月光下,欢歌跳舞转圆圈时的生动情景。全曲只用了do、mi、sol三个音,(只有两处用了la音),但结构完整,表现力丰富,表达了热烈、质朴、欢快的情绪,而且曲调的进行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有别于外国大调歌曲中主和弦的分解进行。
10
f歌曲开始的领唱犹如一位先出来的儿童在召唤小伙伴们出来玩,接着是大伙的呼应“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然后,欢乐的舞蹈开始了,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表现了歌声越唱越欢,舞步越跳越快的情景。
3.《踢踺子》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管弦乐曲,是老一辈作曲家王义平于1979年为联合国国际儿童年而作,全曲取名《中国儿童玩具》,由《踢踺子》、《抖空竹》、《放风筝》、《布老虎》四首短小的管弦乐曲组成。《踢踺子》是其中的第一乐章。由大军鼓、三角铁、铃鼓、木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