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第一章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
而引起地混乱。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
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
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
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
6、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
体积也不同。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
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
中间。--发现电子
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
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5、“电子云模型
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带正电夸克中子不带电夸克
(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带负电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4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f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四、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2、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五、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现象: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所以,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