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作者:陈自力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年第08期
【摘要】语文学科根据自身的特点,有利于将美育与其它培养结合起来,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促劳,以美健体。虽然美育有诸多益处,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却忽略了美育,学生追求的目标发生了偏移,“追虚荣,比吃穿”,长此下去,学生很难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所以,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以美为手段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塑造健康的心灵和人格,这既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下面谈谈我在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的几点体会及做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美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从感知上,让学生认识美,从教材内容上挖掘美的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如在讲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除了让学生在感知上欣赏到了“春草图”“春风图”“春雨图”“春花图”“迎春图”的美丽景色外,还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挖掘课文所蕴含的催人奋发向上的内在美。同时还提醒学生人人都经历过春天,但未必能有文中作者的那种深刻体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挖掘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语文课文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渗透着各种美,教师应通过不同篇目细心挖掘,耐心引导,学生会懂得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什么样的事物及风格是美的,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以美为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1以美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人人需要。“兴趣”又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在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就用投影仪打出一幅图片,配上音乐,让学生欣赏桃花源美的景色。这样做不仅让学生从画面上对“世外桃源”有了感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想借此引发学生思考:作者笔下如何描绘桃花源的美景?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下会有这样美好的田园生活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在渴求了解“为什么”的愿望下主动阅读学习课文,从而更好地把握全文的内容及思想意义。
2通过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激励学生去追求创造,保护大自然美景的强烈愿望。大自然是美好的,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