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原因
只想借助三个故事来加以说明。
(一)《韩非子外储说》:“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象吾故裤。妻子因毁新如故裤。”
这个故事很可笑,是因为卜子未讲清楚意图而其妻又非常机械,本意是讽刺泥古不化,不知变通。
给我们的启示是:历史与时代永远也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现实情况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任何制度观念
都需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过分的拘泥于传统会造成僵化导致落后,教育观念的更新,学习方式的变革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更是事关重大,意义深远。日本人强大靠的就是会变、善变、会学、善学,在
教育上可以说是深谋远虑。
(二)《庄子至乐》:“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县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鲁侯不顾人与鸟的区别,以养己之法养鸟,鸟的死是必然的。这形象说明传统的教学中只考虑教师
怎么教,而不考虑学生怎么学能不能接受的教育思想是有严重问题的。
(三)《雅虐》:“有客语马肝有毒,能杀人,故汉武帝云:文成食马肝而死。迂公适闻之,发笑
曰:客诳语耳,肝在马腹中,马何以不死?课戏曰:马无百年之寿,以有马肝故也。公大悟,家有蓄马,便剜其肝,马立毙。公掷刀叹曰:信哉,毒也。去之尚不可活,况留肝乎?”
只信别人传授的知识,忽略自己的实践和独立思考,从而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成为机械接收者
角色。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将会贻害无穷!新课程与教师发展王楠一、新课程的理念1、新课程中教学理念的变革新课程的理念与以往是完全不同的,在教学理念当中发生的变革可用四句话做这样一个分析:从“教本”到“文本”旧课程是让学生记住教材、掌握教材,新课程则把教材转换了,教材不再是唯一的,它转换成了“文本”,既有文字的也有图像的,也有现实世界中活生生的。第二个转变是从“分等”到“平等”老师居高临下,学生则被居高临下的分等,老师的目光会逗留在优等生身上。如果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是大写的人的话,那学生就是平等的,这需要老师创造一种良好的交往环境。第三个转变是从“设计”到“涌现”过去整个课堂就是一场教案剧的演示,从头到尾都已经事先设计了,老师往往会忽视在课堂中涌现出来的“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恰恰是鲜活的课堂的写照,是新课程中出现的一种涌现的、动态的、生成的课堂。第四个转变是从“授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