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2、制度化教育: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钦中国近代制度化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1902年的定学堂章程》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3、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也称强迫教育,是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的特点。)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①阶级性②道统性③专制性④刻板性⑤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5、近代教育的变化: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③教育的世俗化④重视教育立法6、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的特征。二次大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7、人物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赫尔巴特(德国)著作及思想《大教学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泛智教育”《普通教育学》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这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爱弥儿》《教育论》《教育漫画》
杜威(美国)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