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人员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建立和完善中心人员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员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内部兼职计划、在职辅导、在职培训等人员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我们中心的人员梯队,为中心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持。第二条原则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第三条人员培养目标中心人员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培养政策,即中心培养专业型的技术人员和综合型的管理人员。专业型的技术人员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综合型管理人员指在本中心或本科室工作领域内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中心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心各职能部及科室作为人员培养的基地负责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员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才管理小组作为中心人员培养的组织协调科室负责人员培养规划、人员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第五条主要内容1、关键岗位继任者与后备人才的甄选;2、内部兼职;3、在职辅导、在职培训;4、人员培养的考核评价;第六条适用范围中心各职能科室。第二章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的甄选第七条目的
1
f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中心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第八条甄选条件(一)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基于“知识全面、经历丰富、业绩出色的职工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的假设。(二)关键资质:基于“在每个岗位上,都有一些人做得比其他人好,绩效好的人与绩效平平的人采取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高绩效者之所以能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一般人所没有的某些特质,而正是这些特质导致了他们的高绩效”的假设。(中心十二项关键资质:1、沟通能力;2、分析判断能力;3计划组织能力;4、管理控制能力;5、应变能力;6、执行力;7、创新能力;8、领导能力;9、决断力;10、人际关系能力;11、团队合作能力;12、承受压力的能力;13、专业技术能力。)注:1、后备人员分类:技术类、管理类、财务类。2、参考13项资质定出23项共性指标,再根据分类选出23项个性指标。每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参见有关规定。3、以上各类人员资质要求为初定,具体要求根据中心用人理念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