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区域经济社会不平衡问题,提高中西部教育水平的全过程。3从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
f义务教育均衡首先意味着全国每所中小学都必须达到一个最低的办学条件标准,这是教育资源配置所必须要保障和提供的。其次义务教育均衡并不意味着教育资源的绝对平均分配,而是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自身的发展情况配置相对平均的教育资源。但这种相对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即不同区域和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水平必须控制在一定的差异系数内。另外,在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而为了实现这一基本目标,近年来国务院和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13年教育部与北京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在省级层面上进一步强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以及2012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
f义务教均衡发展的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都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在全国各地的稳步发展。二、A省在“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践中遇到的难题1部分督导评估指标无法量化,缺乏有效的评估依据根据《暂行办法》,接受此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的单位,必须满足其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本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条件。也就是说省级单位对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县级单位的督导评估工作分为两部分:其一考察该县义务教育学校是否达到本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其二根据《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评定该县是否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根据A省下发的关于印发《A省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A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主要由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以及31项评定要点组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