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变化是否相同。老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可以使脉搏跳动加快,运动强度越大,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越多。那么同样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脉搏变化的情况会相同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两项强度不同的运动做实验,组长先把这两次运动的名称填在P99表格的第一横行里。然后每人都先进行第一项运动,1分钟后测脉搏;休息一会再一起进行第二项运动,再测脉搏。组长记录好每次运动后各人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一起计算全组同学每次测量的脉搏平均数。各小组继续做实验,组长继续记录。姓名
平均数全班交流实验结果。
三、引申反思
通过两次实验,同学们已经了解运动会使脉搏跳动加快,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果运动强度不同,带来的脉搏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运动强度越大,脉搏跳动次数越多。一般来讲,通过体育活动使脉搏跳动加快,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但是运动强度过大,脉搏跳动过块,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那么在体育课上每分钟脉搏最多跳动多少次比较合适呢?课后可以向体育老师了解一下,他希望你们通过运动每分钟脉搏跳动最高达到多少次,以及他如何为达到这个指标安排活动。了解了老师的想法你们可以更好地按老师的要求参加活动。阅读课本P99“你知道吗?”
四、布置作业
课后设计并完成一项实验活动,测量你在不同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并制成统计表。
课后反思
1、灵活组织活动。教材虽然提供了完整的活动方案,但考虑到班级的实际,老师做了一些调整,首先让学生测出自己没有运动时的脉搏,然后填表。考虑到学生的秩序和纪律问题,老师让学生在原地做蹲下和起立的运动,然后测出脉搏,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课本上的活动测出脉搏。2、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研究过程。实践活动的价值不在于活动的最后结果,而在于让学生自主应用所学知识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研究的时空。比较有求知欲的学生会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再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看出,学生还是乐于将实践和知识相联系的,关键在于有好的切入点。虽然本节课学生活动算是有序,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考虑。如:本节课内容通过实践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通过实验讨论、学生体会来加深理解。因为运动过后学生似乎很难进入“理解”的状态,所以如何把握节奏,即活动与知识之间的建构点,是很重要的。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