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98、99页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运动与身体变化是专题型实践活动,教材帮助学生设计了研究方案,让学生在调查、处理数据,并利用统计量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回答专题里的问题。在“提出问题”栏目里,从运动会使身上出汗、脉搏加快、呼吸加速等方面,选择脉搏加快作为研究的专题。“实验讨论”栏目里引导学生应用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引申反思”栏目除了走访体育老师,还要学生自行设计研究运动引起呼吸变化这个问题。这次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更深的感受,能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目标
1、了解人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2、学习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培养探究和合作意识,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亲自实验,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教具学具
秒表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你们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提问:有的同学说脉搏跳动会加快。你知道什么是脉搏吗知道脉搏在哪儿吗?指名发言。老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实验,了解运动前后1分钟脉搏跳动次数的变化情况。
二、实验讨论
1、研究原地跑步引起的脉搏跳动变化老师: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运动会给身体带来很多方面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了解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首先我们学习测脉搏的方法。学生练习测脉搏,老师巡视指导。老师介绍实验方法:四人一组,先各自测出运动前1分钟脉搏跳动多少次,报告给组长,组长记录在P98表格里,再同时原地跑步30秒,停下来各自立即测出1分钟里脉搏跳动的次数,组长再做记录。休息34分钟后,再一起原地跑步1分钟,要用力跑,然后再测脉搏,组长再做记录。各小组完成实验后一起计算本组四人运动前的脉搏跳动次数的平均数、原地跑步30秒后的平均数以及原地跑步1分钟后的平均数,再分析每个人的三个数据及全组的三个平均数,看看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各小组按自己的速度开始做实验,组长做记录。姓名运动前原地跑步30秒后再原地跑步60秒后
平均数
f老师组织讨论:运动后脉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两次变化相同吗?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2、研究不同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