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
作者:曹黎明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6年第10期
摘要受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渐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新时期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加强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视,通过挖掘教学内容、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等逐步向学生渗透人文素养思想,进而促使历史学科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关键词高中教育历史教学人文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89从教学本质上进行分析,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逐步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和人类社会的建设过程加以了解,进而以历史的思维去认识人和社会、自然以及人类个体之间的关系,并在认知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经验和智慧,进而有效提升人文素养,促使受教育者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因此,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必须加强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工作的重视,通过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一、对教材隐性知识加以挖掘,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丰富的素材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有大量图片,这些图片往往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图片进行解析,挖掘图片中隐含的人文素养知识,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历史,并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相应的培养1。例如,教师在对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唐代绘画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形成深刻的认识,往往会对唐代画家的绘画特点进行分析,并让学生初步了解唐代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所遵循的创制法度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选择教材中的图片并对图片中的人文知识进行充分的挖掘,比如《送子天王图》中所蕴含的诸神膜拜释迦牟尼的故事,让学生结合画面和故事对画作的人文内涵加以把握,并且对唐代绘画知识加深理解。教师对历史教材图片中隐藏的人文知识进行挖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宗教文化对我国古代人思想的影响,如神权至上和人权衰落的冲突等,进而对宗教伦理形成初步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相应提升。二、建设和谐师生关系,在师生互动中对学生人文素养加以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保障。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只有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与学生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对学生开展相对科学的教育和引导,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