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封建道德观念较为浓重,最著名的是李玉的《清忠谱》。26、格调说
6
f沈德潜论诗,主张“格调说”尊唐抑宋,以儒家诗教为根本,强调诗歌须“格高、调响”,更有高华雄壮,富于变化的美感。同时,更加强调诗歌“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的教化作用,恪守“温柔敦厚”,“中正和平”的创作原则。27、肌理说翁方纲论诗主张“肌理说”。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肌理是指诗中的义理和文理,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和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法等作诗之法。义理为本,变通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28、性灵说袁枚的论诗主张。强调诗歌创作应抒写性情,表达个性灵趣。辞贵自然,追求独创。反对以程朱理学来束缚诗歌创作,反对拟古倾向和“温柔敦厚”的诗教。对诗人而言强调要有“才”、有“灵机”,追求凭借天才发露而造成,“忽正忽奇,忽庄忽俳,忽沉鸷忽纵逸”等超越陈规的变化多端的风格。29、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康熙年间,由方苞开创,刘大、姚鼐继承发展的散文流派,因三人为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其论文主张向先秦、西汉及唐宋古文学家学习,讲究“义法”,强调义理、考据、词章合而为一,要求语言雅洁,并以阳刚、阴柔来分析文章风格,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30、常州词派:清代的重要词派。由常州人张惠言开创,周济进一步加以发展而成,其论词反对浙西词派寄兴不高的词风,提出创作要依据儒家的“诗教”尊崇词体,强调词的“意内言外”、“比兴寄托”的作用以及“深美宏约”的审美特点。对其时平庸词风的扭转和词风的倡导起到积极作用,而其末流,又流于穿凿附会。
简答、分析、评析:1、归有光散文的特点、主要作品归有光的散文其长处在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琐事及普通人物,状情摹志,细心刻画,寄予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因此读来使人感到真切生动,回味无穷。他的《先妣事略》、《项脊轩记》、《思子亭记》等篇或记述平常事,或抒写亲
7
f人之情,具有描写朴质自然、抒情真切感人的特点。但在归有光的文集中,这类文章数
量不多,大量文章还是散发着迂腐的说教气息。
2、《三国演义》刻画人物的特点、方法
突出甚至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
特征化性格的典型。1.特征化性格的特点:单一性:指这类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的突出的
特征,它在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