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用的底本,流传于今的作品主要有小说、讲史两种。话本开创了白话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在中国小说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12、拟话本:是明代文人有意识模仿宋元话本的样式而独立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不供艺人演讲之用,而作案头阅读。《三言》一部分和《二拍》是拟话本的代表作。13、三言二拍:明代中后期短篇小说,以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为代表。“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为宋元明三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标志古代短篇白话小说整理与创作高潮的到来。《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它是个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专集,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4
f14、《今古奇观》:《今古奇观》明代拟话本选集,是一部从“三言”“二拍”里选出来的话本集。
编选者姑苏抱瓮老人,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明末。《今古奇观》流传很广,版本很多。早期刊本有吴郡宝翰楼刊本,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15、童心说:是李贽对文学持有的与传统文学思想根本不同的一种见解。李贽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处于通信焉者也。”(《童心说》)所谓“童心”,就是真心,赤子之心,李贽解释为“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亦即人的自然性情,包括不依傍他人的独立见解和表现自我的纯真之情。16、公安派:明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称。“性灵说”是公安派的理论核心,他们在理论上提倡“独抒灵性,不拘格套”的创作原则,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意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儒家思想对文学的束缚,在内容上,则有抒写闲情逸趣的倾向,在当时产生较大的影响。17、竟陵派:是明代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因其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为湖北竟陵人,故得名。其文学主张与公安派基本相同,要求抒写灵性,反对模拟,认为诗歌创作要抒发内心的真实感情,读古人作品,也要体察古人的真情实感。针对公安派的俚俗与浮浅之弊,希求通过幽深孤峭来加以矫正,以致出现艰涩之弊。18、四大声腔:是指戈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从明初到嘉靖约两个世纪内,在南方的众多地方的声腔中,四大声腔脱颖而出,流播广远。其中昆山腔“听之最足荡人”。19、四大奇书:“四大奇书”,又称“明代四大长篇小说”,是指:《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水浒传》(作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