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订阅者那里获得的收入足以补偿广告的全额收入,这些广告收入是通过有较多浏览人数的免费网站那里获得的,有较高的广告费。”随着网络媒体的增多和内容服务的升级,边际效用递减,“为内容进行付费征订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增长”,越来越多的网络新闻媒体为迅速占领市场,挖掘后续商业价值,实现最终利益最大化,而减免在线订阅服务费用。
根据施拉姆“传播获选的或然率公式”,即“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指信息被大众注意和选择的或然率与它能够提供给大众的价值成正比,与大众获得它的代价程度成反比。“产品与服务的价格降低则需求的数量增加”,网络新闻凭借诱人的价格及自身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公众注意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7月统计:网络新闻使用率为815%,用户规模达到206亿人,在网络应用中排名上升至第2位,仅次于网络音乐使用率。网络新闻阅读率比2007年12月增加了88个百分点。
2供给分析:数量的相对过剩与价值的相对不足
从网络新闻供给的水平来看,新闻数量供给相对过剩和新闻价值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近年来网络媒体过分依赖传统媒体的稿件,缺乏原创性报道,新闻报料的需求与日俱增,“职业新闻报料人”的出现增加突发新闻的重复率,加剧对有限新闻资源的争夺,为虚假新闻的产生营造了有利条件。网络新闻资源的相对稀缺与发布平台资源的相对无限造成新闻产品同质化和碎片化严重。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爆发后,由于政府权威信息发布迟缓、信息沟通不畅,部分网络媒体为增加网站访问量,未经核实转载虚假新闻。更有甚者,在无法获得有关突发事件的真实信息时,猜测臆想制造新闻,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动荡,引起“蝴蝶效应”,恶化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如:2008年9月8日上午,美国I
come证券咨询公司一名记者通过谷歌搜索到一则6年前美联航破产的新闻发给彭博社订阅服务系统。6分钟后彭博社在网上发表《UAL股价上午10点58分暴跌33%》,数分钟内美联航母公司UAL股票遭到大规模抛售。在金融危机阴云的笼罩下,网络虚假新闻的浮现引起大众心理极度恐慌。
从网络媒体供给的服务来看,随着社会对网络新闻需求的不断增长,网络媒体在提供服务的范围,水平、层次、质量、技术等各方面存在的不适应性激化了供需矛盾,低水平的和不规范的网络媒体服务与高标准的巨大的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优越的需求空间和低层次供给造成网络媒体之间发展的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