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展迅速,成果丰硕。早在2001年,我在德国Kiel大学从事访问研究期间,时任欧洲运动心理学会副主席的Ja
sse
教授就曾给我讲授锻炼心理学的理论
f,传授群体锻炼行为析因分析和制订群体行为干预策略的方法,从那时起这门新兴学科便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国后,我曾试图了解国内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状况,传递国外学者的研究信息,推进国内锻炼心理学的研究,但所能查阅的研究文献寥寥无几。2001年有幸拜读了北京体育大学张力为教授等编写的《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书中首次在国内将传统的运动心理学明确划分为竞技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三个基本部分,这让我看到了锻炼心理学在国内发展的曙光。时隔5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主编的国内第一部锻炼心理学著作《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至此锻炼心理学在国内已经有了相当规模和水平的发展,成为体育科学大家族的一名重要成员。而今,若以“锻炼心理学”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可以轻易查找到许多高质量的研究文献,看到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学者们的身影,这不禁让我感慨社会需求对学科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感叹国内学者的智慧和才能,让后来者有了居上的势头。时下,在距离北京2008奥运会开幕不到2周的时间里,司琦博士将其平生第一本学术著作《锻炼心理学》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看着那张自信而又略显疲惫的脸,我已经知道了这本书的份量!司琦博士早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专业,后赴韩国的首尔国立大学师范学院体育教育系,专攻锻炼心理学研究并获得博士学位。《锻炼心理学》以一种“大道多容”的心态,结合个人的研究体会,全方位地展示了锻炼心理学的发展历史、锻炼行为理论、锻炼行为模式、锻炼心理效应、锻炼影响因素和锻炼行为养成等一系列锻炼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披露了许多新观点、新材料,弥补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的不足,是一本难得的锻炼心理学学术著作。衷心希望该书的出版能够对我国锻炼心理学研究有所帮助和启迪,为推进我国锻炼心理学学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王健2008年7月24日于浙江大学西溪校园第一章 绪 论如果你是体育专科院、系的学生,如果你是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如果你是健身俱乐部的教练,如果你是从事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有关的工作,假想当你遇到以下情况的时候,你将会如何处理呢?【案例1】个体A知道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减肥,但他(她)有以下几方面问题难以克服:(1)由于身体肥胖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