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A的
像
,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若用光屏代替蜡
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
“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
像
(选填“虚”或“实”)。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
(1)确定像的位置(2)重合,相等;不能,虚(3)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19.(6分)如图所示是小方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
便于确定
。
(2)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关系。
(3)在实验过程中,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将
另一支
蜡烛(选填“点燃”或“不点燃”)放在玻璃板
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
。
(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
了;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
成的像是
像。(图画过)
(5)小方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个凸透镜,B处放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倒
立、等大的蜡烛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1像的位置2大小3不点燃、重合4虚510
20.(济南6分)小明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因为这样
。
(2)实验时,小明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甲,还要在
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乙。对这两支蜡烛的要求
是
。
(3)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
有蜡烛
(选填“甲”或“乙”)的一侧观察。(图画过)
(4)如果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乙,都不能使它与
蜡烛甲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
(1)方便确定蜡烛所成像的位置;
(2)大小相同;
6
f(3甲(4)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
21.(4分)小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
燃的蜡烛A,烛焰高8cm,小成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
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B蜡烛的烛焰高
cm;
(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小成最好在
的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3)小成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
(4)小成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