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有效性、优质化教学策略的研究中期总结报告赵宏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辽宁省于2006年秋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经过两年的新课程全员培训,已经有不少学校和老师对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教学上教师开始关注三维目标的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发生可喜的变化。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正在逐渐被教师接受。但高中教学大多数仍停留于传统教学的框架之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生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的理念还不能真正被实施;对新课程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高中优质化教学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学校与教师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的课题。我们倡导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现在更有效的教学”因此,研究和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解决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对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一)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以往研究是多以在阶段学习后的考试成绩为唯一教学目标,以单一的知识掌握来衡量教学的有效与否。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
f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所有行为(教学目标的设、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组织、教学评价等)是否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与以往只从教师层面进行研究相比较,本课题的研究是在师生之间寻找协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身心特点研究入手,创设课堂民主氛围和教师对课堂控制的统一,激活师生双方的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二)研究内容1、有效教学应包括那些重要指标;2、无效和低效的教学具体表现;3、如何设计三维教学目标及如何实现;4、有效教学如何走向优质化教学;5、新课程优质化教学课堂模式。(三)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综合调查法、文献检索法、个案研究法等。三、具体实施(一)准备阶段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国内外相关的教学理论,定期召开课题组研究会,要求课题组成员写读书笔记,教学日记。参与研究的老师接受任务,通过实践和理论学习总结出:
f1、有效教学包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