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在这种自主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现象进行主动分析,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技巧和方法。
f2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实验教学中,要使学生树立起自信、自尊、主动积极的学习观念,端正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在实践过程中,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提出选题和要求,学生自主去实现,去完成。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能够亲自体验思维的奥妙和创造的神奇,从而逐步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3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在很多学生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都是书本上指定的,课前由教师准备好的。学生通过实验达到什么目的,需要哪些器材,以及实验方法,教材都事先做了具体的规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不用思考的机械操作者,甚至到结束都没留下完整的印象。这种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和余地,虽然对于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技能有一定作用,但是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必然有所欠缺。而现代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因此,教师可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提出要探究的问题,让他们自己主动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把教材中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例如,《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是一个验证性实验,课本上要求用03gml的蔗糖溶液和紫色的洋葱,可能会有学生提出可不可以改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或同浓度的其他溶液(如03gml的
ac1溶液)来替代?换用其他材料能否发生质壁分离的
f现象?如果学生有了这样的疑问,就要鼓励他们通过实验来解答,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改变试剂浓度和换用其他材料,分组讨论确定切实可行的实验设计。通过这样的探索,既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充分利用实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1分析实验材料用具启发学生想一想,为什么用这种材料?可否用其他材料替代?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取材部位应该是在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紫色较深处,如果在内表皮取材或用其他无色材料,则往往不易观察到明显的液泡变化。又如,在做“渗透作用”这一实验前,“半透膜”的材料也可由学生自己寻找。课本上用的是动物膀胱膜,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