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3原因: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两宋鼓励对外贸易。
4
4表现:
农业①占城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②“苏湖熟,天下
足”
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手工业①煤开采量居世界第一;②
铁、铜等金属冶炼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③陶瓷制
造业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也因此被誉为“瓷之国”。商业①北宋前期,四川地
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②南宋时通行“会
子”“关子”等纸币;
5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了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
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原因: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雕版印刷的普及,书籍等文化用品逐渐在农村流
行;城镇大量涌现,南宋都城临安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
2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国策,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相当部分官员
来自科举考试,各级官员俸禄丰厚,生活十分优裕。宋代的三大节日是元旦、寒食、冬
至。
3宋代地主占有大量田地,靠剥削佃户为生。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自
耕农和半自耕农,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户。
4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坊郭户,依据拥有房屋等财产的
多少分为十等,单独管理。
5瓦舍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1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
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2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
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3忽必烈改革
(1)政治上: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
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
都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2)经济上:推行重农政策。①把许多牧场恢复为农田;②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
“司农司”;③以“户口增”“田野辟”作为衡量管理政绩好坏的标准;④编写《农桑辑要》,
刊行四方。
(3)文化上:提倡儒学,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国子学。
f作用: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