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知识点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统一中国。2、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涿郡今天的北京,余杭今天的杭州。)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隋末,家住涿郡的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永济渠。3、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贡献是:开通大运河。大运河的历史作用: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了沿岸地区经济发展。4、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5、“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赞颂的是隋朝大运河。它主要作用是:促进南北
经济交流;目的:巩固隋朝的统治6、隋朝的统治类似于秦朝。涿郡今北京、江都今扬州、余杭今杭州
7、古人评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渠”指大运河。
第2课唐太宗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2、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魏征。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3、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⑴、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⑵、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⑶、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三省的职责: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5、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唐律疏议》。6、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1
f7、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最受后人称道的是:知人善用,虚心纳谏。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的皇帝是唐太宗。8、西汉与唐朝兴盛的共同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实行较为宽松的政策;③、广大人民辛勤劳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