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学生是从师学习的受教育者,但学生的头脑绝不是一个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而是活生生的有着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有人说“学生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让它燃烧”。的确,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只是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可以说: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在参与性活动中向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迈进。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只有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教育才可能是有效和成功的教育。二、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已经不可能为每个人准备好够他终享用的知识和技能。当今教育的着力点是让学生能自学、乐学、学会终身学习,锐意进取、永不满足,因此教师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把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小就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
f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下面,我从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1、寓教于“乐”,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积极的课堂氛围的基本特征是课堂情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正常和谐,因而学生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反之,消极的课堂氛围的基本特征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脱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师生之间不融洽,学生之间不友好,由此而产生不满、烦闷、厌恶、恐惧、紧张、焦虑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人们常说儿童是情绪的“俘虏”,他们的喜怒哀乐通常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强烈的,往往直接支配他的行为。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学海无涯苦作舟”观念,要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变苦学为乐学,为孩子创造幸福的童年生活,这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具有深远的意义。情感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情绪高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