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趟出来的韩兴娥老师成长之路杜静
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大概都会经历很多心路历程,从教之初的迷茫无助,历练中的自我完善,日臻成熟时的奋力突破。最终我们不会成为他人,只会是自己。这个自己,回望过来,却有很多人的影子,那是我们读过的书,遇到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情在我们身上的烙印。我听到韩兴娥的名字好多年,也知道她的海量阅读教学策略,但是仅限于知道,没有进一步的深究。暑假,看到张校发的链接,我回答不了他提出的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实践海量教学策略这个问题,因为对于一知半解的事情,我向来心里没底。于是,上网搜索她的资料,单是看到她自己以及与同事合编的书,就知道她是一个实干家。因为她的系列书籍里面有自己的教育实践,还有对于教学困惑的针对性解决办法,真是一边走路,一边架桥。
带着好奇,带着学习的心态,快速买来她写的系列书籍,一本本读下来,发现韩老师的成长是一路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河搭桥。所有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都成为她研究的动力,最终都有了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读完她的书,就看到了一位耕耘一线的实践者身上光辉的品质。
韩老师无论是从教之初到声名鹊起之后,她的谦虚实在是难得。在她的教育专著中总是说自己这样那样的不足,正是因为她认识到这一点,没有被盛名负累,所以孜孜不倦读书学习,哪里缺乏就去读哪
f里,学完觉得好就分享给自己的学生,和自己的学生一起进步,发展,所以,她一直有上升的空间,进步的能力。最令我感动的是她一直在书中强调自己读专业书籍的苦读精神。因为自己的学历有限,且早年读书较少,所以在遇到问题后便一本本书有针对性地啃起来,然而,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得益于手不释卷,她终于从一本本书中找到理想的答案。不仅教学越来越游刃有余,还顺藤摸瓜发现许多适合不同阶段学生阅读的书籍,和学生一起读书进步,既教育了别人,也升华了自己。
其次,她是一位闷头实干的老师。有想法就付诸行动,埋头事务,所以没有纷杂干扰,倒让她的精力更为集中。我最欣赏她的地方就是,她对教师育事业的热爱。不同于谋生,不同于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带着觉察,带着思考,既能发现别人,又能积极为我所用。所以她做什么都是愉快的,每一步探索都是大胆用心,而且颇有实效。她的系列书籍读下来,有很多地方触动了我,也有一些地方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考。她认同叶圣陶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觉得一个学生一学期只学一本教材,太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