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成长之路:模仿融合创新!
和一位相当有名的语文老师交谈,他告诉小编要从普通的教师走向优秀,必须经历这些历程:
每个人成长的方式都不尽相同,从自己成长的经历中发现,“模仿融合创新”是最基本的方式。从模仿起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在模仿运用中体会其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教学规律,达到一种“浸润”。特别是对于名家的经典课例,我都精心揣摩,用心模仿。
这起源于省市的教学研讨会上,上砸了一节作文课。而后,下定决心打“翻身仗”。当时,没有人来指导,只有靠自己摸索。好在买了一整套《贾老师教作文》的录像带,就天天晚上看贾老师教作文,用心记录贾老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经典的指导用语,揣摩这样指导、这样说的理据。然后,白天就在自己的班级模仿着上作文课。刚开始觉得很生硬,常常丢三落四。模仿得多了,就觉得很顺手,很自然。后来,俨然自己上课时就像贾老师一样,言谈举止当中有一种大家的风范和气度。
原来,有些大家风范是可以在模仿中习得的。当然,这种习得还远远没有贾老师那种源自内心、源自他丰厚的思想底蕴的风范。三盘录像带,我整整模仿了两年。令人惊奇的不仅仅是我逐步学会了上作文课,而且,我的学生也喜欢上了作文课,所写的作文质量远胜于其他班级。这给了我信心。于是,在贾老师素描作文的基础上,我逐步研究生活作文、实用作文,创造性地开始了循环日记交际作文等实验研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作文教学特色。
所以,模仿不失为一条成长的捷径。其实,日本的电器,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模仿美国的产品,在仿制的基础上在精益求精,不断改进,最终拥有了自己的创
f造,领先于美国的产品。我想,模仿应该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成长之路。因为,模仿是靠自己,靠自己的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主动提升,有自己的主动发展的内在需要,一切困难都会得以克服的。比之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直接的指导),似乎更有独立研究的意味。况且,偷偷地模仿、悄悄地成长,不张扬,没有压力,是一种最自然的最舒适的状态。那种急功近利的,试图以专家、特级指导速成的方式,或许可以一时走得快些,但很有可能走不太远。
最重要的是,个人在模仿中,自然会有所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模仿,不适合自己的就舍弃。这个过程,事实上就是扬自己所长避自己所短,个人的特长就自然融入其中。有了自己的特长、见解的融入,创新的萌芽就开始显现了。正如佛家所云: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