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损伤临床路径
(2009年版)一、急性肾损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损伤)(ICD10:、N17)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衰竭期)(ICD10:N17)(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1突发肾功能减退(在48小时内)。2急性肾损伤1期(危险期)血清肌酐升高≥03mgdL:264μmolL或为基线值的152倍;或者尿量<05mlkgh,持续>6小时。3急性肾损伤2期(损伤期):血清肌酐升高至基线值的23倍;或者尿量<05mlkgh,持续>12小时。4急性肾损伤3期(衰竭期):血清肌酐升高至基线值的3倍或在血清肌酐4mgdl354μmoll基础上急性增加05mgdL44μmolL);或者尿量<03mlkgh持续>24小时或无尿持续>12小时。(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
f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1肾脏替代治疗: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经评估预计无效的严重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氮质血症(具体替代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决定)。2对症治疗:给予适当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3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原因不明的急性肾损伤(包括肾小球肾炎、系统性血管炎、急进性肾炎及急性间质性肾炎等),其他经评估认为需要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的情况并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四)标准住院日7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7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住院后27天(指工作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嗜酸细胞网织红细胞计数)、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包括钙、镁、3或CO2CP)磷、HCO、血糖、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
f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免疫指标(ANA谱、ANCA、抗GBM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CRP、ASO、RF、ESR、iPTH);(3)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电解质、尿肌酐、尿红细胞位相、尿白细胞分类、尿渗透压或自由水清除率;(4)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检查:(1)NGAL、KIM1、IL18、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2)血和尿轻链定量、血培养、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血和尿免疫固定电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