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思维与论文写作之“5C”原则作者:黄合来
【核心提示】本文提出科研思维和论文写作的五大原则,包括评判性(critical)、一致性(co
siste
t)、简洁性(co
cise)、清晰性(clear)和完整性(complete),以期为年轻学者和在读博士生的科研思维训练和规范提供参考。【前言】科学研究可以笼统的用胡适先生提出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进行概括,是一个开拓求新与严谨求实的有机结合。求新是一个基于对客观现象或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究,挣破旧有理论束缚,大胆创新,对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新的假设或解决的可能。而求实是一个尊重证据,对新的方法或理论严谨求证的过程。科学的进步离不开两者的相辅相成,“求新”和“求实”两大准则应该贯穿整个科研实践过程。然而,求新和求实两大准则往往由于其抽象性很难得到严格界定。实际科研工作过程往往要求遵循一些实用性更强的原则。良好的科研思维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极为重要,而科研思维的形成需要一个基于一系列具体原则的较为长期的训练。本文提出一个科研思维与论文写作的“5C”原则,力求具体,力求实用,以期为年轻学者和在读博士生的科研思维训练和规范提供参考。
【原则一】Critical(评判性)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thi
ki
g)是西方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关键目标,也是我国目前争论最为广泛的教育和科研改革的重要内容。美国哲学学会对评判性思维的定义为,“Criticalthi
ki
gisdefi
edaspurposefulselfregulatoryjudgme
ta
i
teractivereflectivereaso
i
gprocessofmaki
gajudgme
taboutwhattobelieveordo”(评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过程,是个体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作出判断的互动的反映性的推理过程)。笔者认为,针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评判性思维是科研能力的核心价值,评判性思维的培训是年轻学者培养如博士生教育的关键任务。
科研方法有三种:新方法解决老问题,老方法解决新问题,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毫无疑问,科研需要“新”,即创新性。那么创新性应该来源于哪里呢?创新不是凭空臆想(主观主义),也不是灵光一现(机会主义),创新来源于对已有知识产生的背景、过程、证据、方法、理论、以及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作出评判性的思考和推理。此外,由于资源有限性,单纯的求新不应是唯一的科研导向,有价值的科学意义上的创新研究工作应该拥有充分而合理的评判性的证据支撑。简言之,科研不应为“创新”而创新,而应为“实践”而创新。而这两方面反映到具体的科研能力上,其核心就是一种评判性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