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阶段理论。八个阶段是:①婴儿期(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②儿童早期(自主与害羞、怀疑的冲突)③学前期(主动对内疚的冲突)④学龄期(勤奋对自卑的冲突)⑤青年期(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⑥成年早期(亲密与孤独的冲突)⑦成年期(生育与发展的冲突)⑧成熟期(自我调整与绝望的冲突)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和环境两方面,二者相互作用,决定了人格形成和发展。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等。9、什么是自我意识?p3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要经历哪几个阶段?p394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心理成分。5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经历: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三个阶段:10、什么是认知方式?p40学生的认知方式主要表现出哪些差异?pp4042认知方式又称认
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的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①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场独立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容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忘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整体上二者没有好坏之分。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的人格差异表现心理活动的许多方面。场独立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场依存性学生一般较偏爱社会科学;场独立学生善于运用分析的知觉方式,场依存性学生偏爱非分析的、笼统的知觉方式;场独立学生易于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场依存性学生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需要教师对外来结构明确指导与讲解。②深思型与冲动型。问题解答速度与准确度方面的差异。沉思型的人对问题解决答的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冲动型的人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③辐合型与发散型。幅合型问题解决中表现为幅合思维;发散型表现为发散思维。11、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什么启示(教育含义)?p4344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
f为学生的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存在认知方式的差异和智力的差异等,所以训示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①异质分组②同质分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