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个人来,,再说我已经有了上一次公开课的经历,知道了音乐课的基本环节,没有什么可怕的!于是我带着轻松的心情走进课堂,并把这份轻松传递给了学生,整堂课的气氛融洽,效果也出乎意料的好。由此我想到:不论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教师首先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受课堂内外的各种因素所影响,不要顾及课的性质和听课老师多少,眼里心里唯独能装的只是学生。只有这样,即使自己很普通,也一定能上出有自己特色的课,能亮出自己最闪烁的地方,课堂教学才能绽放生命的光彩!
二、合理的教学设计,关系教学成败
1
f为了体现公开课的效果,每次上公开课,引领的老师便会挖空脑门将课设计得五花八门、别出心裁,但结果往往华而不实,甚至连基本的教学目标也达不到。就拿我的那次教学大比武上的课来说吧,因为是借城里的班级上课,我认为城里的孩子要比乡下的孩子能干。设计时,一直在想:“这点城里的孩子应该会吧?”“这条城里的孩子可能行吧?”尽管费尽心思将课设计得花花俏俏,但由于对学生和自身的估计不足,又没经过试教,所以上课的时候心里根本把持不住底儿,能把课上结束已算个大幸了。“传统、老套、乏味”是评委的最终到评价!而那堂家常课是在自己学校给自己班级的孩子上课,我太了解他们了,每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是为他们量身设计的。在《故乡的小路》这课中,有一个音乐知识点,是重点,也是难点,就是“变拍子”(除了第一小节是弱起小节外,整首歌以34和44交替进行的。)按照常规的设计是让孩子们边听音乐边打拍子,然后发现拍子的变化规律。平时我也教孩子们打拍子,可要听出变化的节拍并用手势打出来,确实有难度。课堂上如果按常规的设计来处理这环节,既达不到目标,我也不好下台。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发现整首歌是三拍子和四拍子交替变换呢?苦思冥想之后,我明白了只要能听出每小节的强拍就能解决问题了,即使听不出来,动手打节拍也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吧?于是我引导学生将每个小节的强拍拍在手上,弱拍则拍在腿上,边拍边数。果然不出所料,整首歌的节拍只拍了一遍,学生就发现了拍子的变化规律了,重难点就这样轻而易举被突破了!在此基础上我再告诉他们“变拍子”这一乐理知识,学生学得非常轻松。听课的周老师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不同的评价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公开课也好家常课也罢,一堂课在设计之时不要刻意去模仿名师,抄袭别人的作品,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更要了解学生,多去关注学生会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