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大陆分担。生3: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生4:那天下也许是赵家的天下,那山水却是米家的山水。…………师:太丰富了!除了以“那冷雨”作意象反复强调,又用了许多“那”字句作牵引,串联起一幅幅瑰丽、诗意的景致,营造出动人心魄的听雨意境,传达出了怎样的情?生:饱含忧伤、哀痛的浓浓乡愁,对大陆故土缠缠绵绵的怀念。生:还有对古老文化执着的热爱,还有茫然无望的惆惆怅怅、凄凄迷迷的忧郁。
f师:哦,你们学得真快,叠词都用上了。不错,的思绪驰骋古今,天马行空,但始终都被这些情愫之“神”牵引着,延伸着,舒展着。他又是怎样收住思绪的奔马回到眼前“这里”的呢?生:“握着雨伞,他听那冷雨打在伞上。索性更冷一些就好了,他想。”说明已回到眼前。生:“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自我补偿吧。”与开篇“四分之一的世纪”相应,又回到了自身。师:是的,结尾部分从“听雨”的联想和想象中回到了眼前,由“那”回到了“这”。放得开收得拢,才是大家手笔。“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最后用这三个短句来结束全篇,表达了怎样的情怀?生1:表达的是梦碎难圆、此“梦”绵绵无绝期的心痛。生2:表达的是年复一年梦回神游,既无法实现又挥之不去的“望乡”幽梦。师:是啊,这就是“乡愁”的不同意味,地理上的乡愁是人之常情,文化的乡愁才是更高层次的心理认同。这里,余光中先生将一生的情愫修养全部融进了那时那地那景那情之中,“听听那冷雨”是“那人”把整个生命用耳朵听了出来,我们怎能不用心聆听?!“灰美人”与“灰蝴蝶”浙江省绍兴县柯桥中学吴国林读完《听听那冷雨》,我让学生思考:这篇散文突出表现“冷”,但是“冷”是一种感觉,文章是通过什么来渲染这种“冷”的?生:通过色彩来渲染。师:那文章的主色调是什么?生:黑与白。师:这是冷色调。请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生:“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师:还有一个介于黑与白之间的色调生:那是灰。师:对。文中有两个“灰”的意象很美,是哪两个?生:一个是“灰美人”。“‘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生:还有一个是“灰蝴蝶”。“但不久公寓的时代来临,台北你怎么一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