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处于“井喷”的汽车行业终归平静,但看似平静的下面却孕育着新一轮的激烈竞争。与以往的产品竞争不同的是,这次的竞争集中在品牌的竞争上,不论是国外品牌,合资品牌或是国内自主品牌,都将不可避免地卷入到这场品牌战中。这一点从4月份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上表现得尤为明显。r
r
与往届车展相比,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汽车企业已不再把销出多少辆车作为参展的目的,而是把它当作展示品牌的大舞台。不论是国际巨头,还是国内企业都在这次展会上借助多种手段宣传企业文化和品牌。r
r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这与中国汽车行业从车型时代转入品牌时代的大背景息息相关。r
r
从“车型时代”到“品牌时代”r
r
中国汽车市场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是车型时代”,在这一时期,各大汽车企业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车型的不断增加和创新上。从1998年到2003年的5年间,年新增车型由6个上升为近70个;2003年更是产品的盛宴年,全年推出包括升级改装车在内的新车型达到近70款。r
r
但随着车型数量的剧增,车型的市场容量开始饱和,同一级别(如轴距、车长等)产品的价格相差无几,使得消费者难以区分其间差异,消费者不得不面对相对同质化的市场。而企业也不得不用品牌来区分市场。r
r
从消费者角度而言,目前中国汽车消费者仍处在学习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前中国汽车消费者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特点:超过70%的用户为首次购车;对企业品牌、产品母品牌和子品牌的认知容易产生混淆;不能区分先进的技术与过时的技术;不知道哪些装备是自己必需的;不懂得不同企业各自的定位和技术特点,不熟悉不同企业各自产品的优势;开始关注汽车的使用成本,如零部件价格、燃油费用、维修费用、保险费用等;持币待购的现象明显;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等等。r
r
面对众多新车型的蜂拥上市和价格不断下降的市场现状,消费者从没有选择到选择过度,“品牌”的个性和信誉成为进行购买决策时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自主汽车企业的品牌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合资汽车企业虽然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先进经验,但仍需解决与中国市场特点及消费文化的融合问题。因此,各大汽车品牌都开始注重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对品牌的宣传和维护,寻求品牌的升级与突破。r
合资汽车:靠差异化营销与传播提升品牌r
r
从1984年至今,国际轿车品牌通过合资形式纷纷落户中国,角逐中国汽车市场。然而,一个外来品牌要想在一个国家扎根,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把自己的品牌文化深深融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