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处理(1)低填浅挖路基处理:为了减少路基不均匀沉降及增加路床的稳定性,土质挖方段路槽下超挖换填80cm透水性材料,换填宽度为路基两侧边沟底部设置的纵向渗沟之间的宽度。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厚度路床厚度之和的底填方路段,应满足路面结构层以下80cm厚度内为透水性材料。地面线以上部分为路堤填筑,地面线以下部分为超挖换填。横断面不足半幅的按半幅宽度换填至一侧坡脚,超过半幅不足整幅的宽度换填至两侧坡脚。透水性材料应采用碎石、砂砾、石渣等,应优先选择挖方的废方石料。(2)土质换填处理:土质挖方段的换填宽度为边沟底部设置的渗沟间的宽度,低填路基的换填宽度为两坡脚之间的宽度。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厚度路床厚度之和的低填方路段,应满足路面结构层以下80cm厚度内为透水性材料;地面线以上部分为路基填筑,地面以下部分为超挖换填。换填透水性材料采用碎石、石渣或砂砾。(3)碎石桩处理:根据压桩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和基础几何形状,合理选择打桩顺序,采用先里后外,一边向另一边的顺序进行。在地基强度较低的软粘土地基中施工时,采用“间隔跳打”的方法。施工时,碎石料要分批加入,每次加料量一般为1m堆高的填料。碎石的含泥量不大于10,粒径不大于80mm。成桩过程中碎石填料量不少于15mm。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密实电流、供水压力、供水量、填料量、孔底留振时间、振冲点位置、振冲器施工参数等。对成孔、清孔、填料、振密成桩和施工质量记录、成孔验收等全过程进行监控。(4)洼地淤泥段处理:洼地淤泥厚度≤2m路段,采用排水、挖除淤泥,填筑砂砾或石渣≮70cm,填筑宽度应为坡脚外2m,砂砾或石渣顶面的压实度要求≮90;洼地淤泥厚度>2m路段,应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处理。(5)水塘(鱼塘)、河道等处理:在路基范围内的水塘(鱼塘)、河道等,采取排水(有水情况)、清除淤泥、晾晒的措施,填筑砂砾或石渣厚度70cm,其顶面压实度≮90,然后填筑路堤;应采用浆砌片石护坡进行防护,防护高度为常水位05m。基础受冲刷不严重时,护坡
53
f基础采用直立式,顶宽60cm;基础受冲刷严重时,护坡基础采用梯形,基础前45米宽度范围回填片石,基础深度应考虑冻深要求。7、取、弃土处理本合同段取土场桩号为K787100取料场桩号为K783000、K786800、K794000;取土场取料场取料完毕后应进行恢复植被或还田等措施进行处理,设置必要的防护排水设施避免水土流失。弃土全部运输至指定弃土场进行堆放并做好排水防护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