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操作活动能引导和促进学生把外界的运动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数学课上的直观操作包括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电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等等,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1、增强学生操作的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正确恰当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他们的前面,从而亲自发现新知识,亲自感受学习的乐趣。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科学,一个数学概念、法则和公式的产生,常常离不开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等思维方法,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多以具体形象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数学的特点与小学的思维特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而缩短这个距离往往通直观教学来实现。在直观教学中,不少教师采用直观演示,对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理解算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教师演示教具时,学生只能看,不可能人人动手,其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2、提高学生操作的能力与水平。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时,可以充分获得主体感,在手脑协调运作中,学生思维活跃,当动手操作成功时,学生又能充分体验快乐。动手操作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追求知识,思考知识,形成知识或巩固知识,小学生尚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及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认识特点具有相当的直观性,因此,教学中要充分放手并指导学生动手,在学的过程中,学生只是看和听是不够的,只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才有利于获得整体知觉,动手操作还能解决学生群体差异和教学一致性所带来的矛盾,“动手”为哪些天资聪颖、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主动发现和创造的天地,同时为那些具有“缺陷”或“缺点”的学生提供获得认识的直观支撑点。
第2页
f3、操作教学的基本方法: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的操作活动,一方面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参与对数学材料的动态感知过程;另一方面又是手与脑密切配合,把外部活动系列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操作时,学生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操作变成“动作的思维”与“思维的动作”,这对于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的小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具是有重要的意义,又同于小学生具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