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地运用有意注意,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
3
f措施:①加强对学生的组织性与纪律性教育;②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③培养学生抗干扰的习惯;④把学生看成学习活动的主体。三、有意后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①要使有意后注意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②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习活动体验为履行社会职责的责任感,从而形成自觉进取的学习动机,并依靠这种动机调整自己的注意,使自己经常处于最佳的有意后注意状态;③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4、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怎样运用感知规律,才能增强教学效果?答:一感觉规律的运用:1感觉适应与感觉强度规律的运用;2感官协同活动规律的运用;二知觉规律的运用:1知觉选择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2知觉整体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3知觉理解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4知觉恒常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三树立学生科学的感知观点:1用正确的感知观点评价人;23用辨证的感知观点认识模糊知觉。用科学的观点,解释某些日常现象;
心理学作业2第58章
一、填空题1、记忆表象和语词是具有心理特性的记忆的主要形式。2、识记可以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3、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做前摄抑制。4、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用无意义音节材料研究了遗忘规律。5、识记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脑中保留与巩固的过程就是保持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反映的是一种情绪记忆。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部规律性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8、进行有意识记时,人们通常会采用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两种方法。9、有人能在明明白白看电视的同时,一针不错地织毛衣,这反映了心理学的保持现象。10、思维的重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11、根据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12、抽象是在脑中把同类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13、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14、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15、按情感状态分类,情感可以分为心境、激情、热情和应激。16、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构成意志行动过程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17、目的是意志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18、意志品质的特性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二、选择题。
4
f1记忆过程包括B、C、D。A、识别B、保持C、再认和重现D、识记
2、在保持过程的三个信息储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