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着邓小平理论基本形成。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把生产力标准拓展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党的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进了党章,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思路。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
f党的指导思想。文革结束后,党内严重“左”倾错误的主要根源就是教条主义态度。1977年7月,邓小平在接见海军党委扩大会议全体同志的讲话中,把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概括为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支持和领导了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这是全党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邓小平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同时,把解放思想鲜明地提到了突出的位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邓小平提出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其实质就是要求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十三大系统阐述了这一理论,十四大把这一理论写进了党章总纲,十五大提出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党的十四大明确规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邓小平在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宣布了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发表谈话,阐发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同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对特别行政区作出专门规定,标志着“一国两制”思想的正式形成。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在同美国记者的谈话中第一次使用了“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