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经济构成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生产力发展借用铁犁、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日益完善。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3)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土地所有制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5)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全面认识小农经济
(1)条件(原因):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小农经济出现的前提。②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③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封建政府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2)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的经济基础。(3)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交换少,具有封闭性。③注重精耕细作,但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具有落后性。但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④脆弱性:规模小、水平低,易受天灾、战乱、苛政、土地兼并的影响。(4)评价:A、积极性:①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②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③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④小农经济既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又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B、局限性: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②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③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小农经济逐渐阻碍了社会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全面认识土地兼并
(1)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的存在。封建中央政权的软弱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王朝末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