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共同遏制法国。于是在欧洲大陆形成了新的以《法兰克福和约》和“三皇同盟”为基础的新的战略格局,史称“法兰克福格局”。出于俾斯麦在其中起着主谋作用亦称“俾斯麦体系”。在普法战争中,德意志实现了统一,在欧洲中心,一个
f强大而富有侵略性的德意志帝国出现在开始衰落的俄国、法国和奥地利的身边,使得欧洲的均势开始动摇。但英、法、德、奥、俄仍是左右欧洲乃至世界形势的主要强国,当时的世界格局仍是一种群雄角逐的多极状态。因此,“法兰克福格局”也称“法兰克福多极格局”。这一格局大致维持了40年左右。但随着两个集团在争夺殖民地的问题上矛盾越积越多,而且法国俄国等老牌大国日渐衰弱,最终在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随着协约国成员不断增多德国深陷两线作战的泥潭,再加上意大利的背叛,1918年同盟国战败。战后各国于巴黎召开和议,称为“巴黎和平会议”简称巴黎和会。会议的重大决定由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持。虽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主张宽大对待德国,但法国却因为复仇心作祟,主张严惩德国。因此,诸国与德签订的议和条约《凡尔赛和约》,因应法国的要求而加入了极其苛刻的条款,向德国强加了巨大的割地赔款及限制军备条款。但同时间,并未向德皇威廉二世、兴登堡元帅、鲁登道夫将军等战犯施以应有的惩处。结果为德国在20年后挑起规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二.全球战略格局的形成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格局(19181945)
1919年的巴黎和会于6月28日签署了《凡尔赛和约》,以重新确定德国边界、限制德国军备、瓜分德国殖民地和从德国榨取巨额赔款为基础,在欧洲形成了新的均势,确立了一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f即“凡尔赛体系”。另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列强筋疲力尽的同时,在战争期间才加入协约国的美国和日本则在战争中发了横财,美国的海军力量迅速发展起来,动摇了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为了确立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支配地位,1921年底,在美国操纵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先后炮制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通过这次会议,美国不仅拆散了英日同盟,挫败了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而且使英国接受了美国与其在海上平起平坐的地位,这样便在承认美国实力优势的基础上,划分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凡尔赛体系”与华盛顿会议确定的“华盛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