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在抵抗数倍于己方的敌人未果后拿破仑被流放于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虽然在1815年拿破仑逃出并重返法国重夺政权,但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他们一共有70万人的军队,法国却只有28万4千人。在经历几番惨烈的战斗后拿破仑迎来滑铁卢惨败。他自己已明白法国资产阶级已经抛弃了他,于是主动退位,再度被流放直至死去。
战后于1814年10月至1815年6月召开的维也纳会议确立了列强并立的“维也纳”体系。由于奥地利总理梅特涅在建立这一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主谋作用,因此人们又称这一体系为“梅特涅体系”。英国、法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相互制约与平衡形成多极均势国际体系中的主宰。这一格局大体维持了4050年的时间。但这一体系本身存在着民族矛盾、大国矛盾和阶级矛盾。19世纪早期的革命、独立和改革以法国七月革命为代表标志了体系名存实亡。欧洲1848年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维也纳体系彻底瓦解。但是落后的手工工场时期的上层建筑需要一场规模更广、范围更大、程度更深的革命才能去除,从而去适应新的上层建筑。于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应运而生,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障碍。
f3、法兰克福格局: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18711918)
在维也纳格局的发展过程中,欧洲工业的进步促使各国资本主义反对封建制度及其残余的革命斗争迅猛发展。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以1848年1月西西里起义为开端,革命运动席卷欧洲大陆,法国、奥地利、德国、意大利等同先后爆发了起义。1848年3月维也纳起义后,梅特涅被解职并流放英国,“梅特涅体系”宣告解体。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王国首相兼外交大臣之后,先后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的战争。1867年,以普鲁士为首的莱茵河以北22个德意志国家和3个自由市组成了北德意志联邦,并成为法国在欧洲的劲敌。拿破仑三世力图通过战争阻止德国的统一,俾斯麦亦决心通过战争的方式实现德国统一。
1870年7月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战争开始后,法国接连失利。在9月1日的“色当会战”中惨败,拿破仑三世率l0万军队投降。11月南德意志联邦与普鲁士签订联合条约,条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赔款50亿法郎,三年付清后德国占领军开始撤退。5月,两国正式签署《法兰克福和约》、确立上述内容。为确保对法胜利成果,战后,俾斯麦组织了新的反法联盟,并于1873年建立了德奥俄“三皇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