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洞边缘,一侧是洞,另一侧岩层倾斜。这种情况最易导致斜孔,35、18、11最为典型。钻孔至该位置时,发现冲锤落锤时明显倾斜,难以进尺,并伴有漏水现象,冲击成孔困难。处理方法是提锤后向孔内抛填大直径块石,再落锤冲击。抛填分层厚度控制在50100cm,边填边冲,一方面从侧面塞填溶洞,另一方面达到击碎岩层的目的,使倾斜的岩面慢慢平整。其漏浆处理同第一种溶洞。
33第三种类型溶洞处理
第三种类型溶洞较大,漏浆严重。施工中主要体现在58桩,设计桩长为155m,钻孔深度为172m,根据地质钻孔资料表明溶洞高度达47m,溶洞为无充填。钻孔过程中钻至11m位置出现严重漏浆,浆液直接下漏到溶洞底,从孔口向下看,溶洞肉眼看的很清晰,采取回填处理,填块石6米,粘土3m,向孔内注入清水造浆,泥浆暂时不漏,继续冲孔,冲孔至14m的位置又出现严重漏浆,继续采取回填处理,回填袋装水泥、片石、粘土,比例按075t1m33m3的比例回填冲击成孔,用0508m小冲程,不循环泥浆干打几分钟,使抛填物充分密实,再加浆提高水头到正常高度,等水泥初凝到一定强度,并将漏浆堵住后再使用小冲程继续钻进,形成人工泥浆护壁。如此反复多次回填片石、粘土和整包水泥,反复冲击直至形成泥石护壁并不再漏浆为止。粘土片石筑壁法施工时,钢护筒必须坐落在不透水的亚粘土层上,这样可以防止由于溶洞漏水,水头高度急剧下降而造成的塌孔。严禁因为钢护筒短,没坐落在亚粘土层上,造成塌孔,导致钻头被埋在孔内。护筒埋设采用钢护筒跟进法。冲孔至15m的位置时再次出现严重漏浆现象,经设计、监理现场商榷决定采取下钢护筒的方法,护筒直接下至155m处(深入溶洞底50cm),护筒直径采用15m,每节36m不等,边冲边振,两节护筒焊接接长,护筒顶周围用粘土填实。护筒下沉过程中,为防止突然漏浆,同样采用第一类型溶洞的处理方法堵塞溶洞,通过以上处理方法,最终顺利成孔。
四、钻进方法的选择
在岩溶发育的桩孔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冲进进度,一般控制在80cmh,冲程控制在50cm左右,当接近溶洞顶部时,提起钻头、钻杆,移开回转钻机,采用冲击钻冲孔。冲孔时,要求轻锤慢打,使孔壁圆滑坚固,钻头提升高度一般不超过50cm。所有卡扣以及钢丝绳须经检测,确保安全。
f根据岩层的软、硬和岩溶的发育程度,采取相应的施钻方法:
(1)对于软塑状粘土和软硬相间的石灰岩地段,为防止成孔过快,采用慢钻进或低冲程(h12m),轻锤(2527t)慢击(34次mi
)的冲击钻进方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