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命名性失语:以命名不能为突出表现。患者对语言的理解正常,自发语言和言语的复述较流利,但对物体的命名发生障碍,能叙述某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也能对他人的命名的对错给出正确判断。
2感觉性失语:以口语理解障碍为突出表现。患者听力正常,但对他人和自己的语言不能理解或部分理解,不能对他人提问或指令做出正确反应。虽然语言表达流利,但用词错误凌乱、缺乏逻辑、难以理解、答非所问,也称流利性失语
3运动性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表现。患者能够理解他人语言,理解书面文字,能够发音;但语言产生和表达困难,表现为表达不流畅、语量少、语言贫乏、讲话费力、找词困难等,严重者不能言语。也称非流利性失语
4传导性失语:以复述不成比例受损为突出表现。患者口语相对流利,但常有语音错误;听理解正常,但不能复述检查者所说的字句,也不能复述自发讲话时轻易说出的字句,或以错语复述。
5霍夫曼征:检查者左手握住患者的腕关节,右手以示指和中指夹住患者的中指,用拇指迅速轻弹患者中指指甲,引起其余四指掌屈反应为阳性,常提示锥体束病变。
6巴宾斯基征: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划至小趾跟部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指向足背屈曲,可伴其他各趾呈扇形展开。
7奥尔海姆征:用拇指和示指沿患者的胫骨前缘由上向下推,阳性反应同巴宾斯基征
8查多克征:用竹签自后向前划过患者足背外侧缘,阳性反应痛巴宾斯基征
9戈登征:用手挤压患者腓肠肌,阳性反应同巴宾斯基征
10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及神经根受刺激,引起其相应肌肉反射性痉挛的一种表现,包括颈强直、凯尔尼格征和布鲁津斯基征等。
11意向性震颤:又称运动性震颤,指肢体有目的的接近某个目标时,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震颤。往往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在达到目标并保持姿势时,震颤有时仍可持续存在。多见于小脑病变。
12跨阈步态:胫骨前肌、腓肠肌无力导致足下垂,行走时过度抬高患肢,以免足趾摩擦地面,如跨越门槛或涉水行步之姿势。见于腓总神经病变。
13蹒跚步态:步行时,步基增宽,左右摇晃,前仆后跌,不能走直线,犹如醉酒者,又称“醉汉步态”。见于小脑、前庭或深感觉障碍。
14摇摆步态:躯干和骨盆带肌无力导致脊柱前凸,行走时臀部左右摇摆,状如鸭步。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所值骨骼肌病变。
15痉挛性偏瘫步态一侧肢体有痉挛性偏瘫,偏袒下肢因伸肌收缩而显得较长,并呈现屈伸困难,表现为伸直,外旋;行走时将患侧骨盆部位提得较高,或患侧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