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勿以惩罚替代教育
作者:沈丽新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年第03期
有这样一个班级:每天放学后,值日班长对着黑板上的“黑名单”分配值日生工作,边上是一群“榜上有名”的同学做眼保健操时候睁眼了。他们有的在抗议:“我根本没有睁眼!你乱记!”有的在生气:“你这是在报复!就因为上次我当值日班长的时候记了你的学号!”有的在推诿:“我不想扫地!昨天我也被记名字了,也被安排扫地。今天让我排课桌椅吧!”……
常常在别的班已经打扫完教室的时候,这个班才勉强开始打扫卫生。往往在第二天早上教师进教室的时候,这个班讲台上仍然乱七八糟,甚至有时还丢着湿毛巾地面上依然有垃圾,扫帚和簸箕也东倒西歪。
有一次,一个表现非常好的同学得意地在班里宣称:“我已经一年多没有打扫过教室啦!”同时,不无嘲弄地看着那些值日生。
一
教育是要培懂得公平、懂得尊重他人、懂得承担责任的未来公民,而不是培养凭借学识或者智商藐视他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倘若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以分数或者各种表现为评判标准,把学生分为“可以逃脱责任的”和“必须承担责任的”这两类,那么这样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确就是从你的课堂上出现、成长起来的。
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无论学习成绩优劣、平时表现好坏,在承担义务的时候都应该是平等的一员。教室的卫生工作,作为学生的自我服务训练的一个项目,应该平等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不分彼此。教师绝对不应该以成绩、表现论英雄,把教室的卫生工作作为惩罚,转嫁给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学生。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歧视,会使学生认为“做值日就是接受惩罚”。
合理的惩罚是教育的补充。上课违纪的学生,可以让他静坐反思不写作业的学生,可以让他多写一遍欺负同伴的学生,可以取消他一次集体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惩罚与他犯下的错误有关,是对他不当行为的纠正与教育。而做眼保健操的时候睁开眼睛,就要接受惩罚去打扫教室,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只有惩罚,没有教育。受罚者未必心服,旁观者未必理解。最后的结果是,在学生心里,维持教室整洁的责任属于那些受罚者,反正与“我”无关……这样的教室里,卫生情况一定令人绝望。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教师不应该以惩罚替代教育。古人有云:“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在学校里轮流做值日生、为大家服务,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服务他人的意识。只有亲身体验打扫教室的不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