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在脊柱转移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对核磁共振在脊柱转移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32例,对其分别行ct和mri检查,而后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32例患者经mri检查显示各种病变163次,诊断脊柱转移瘤30例;ct检查显示各种病变86次,诊断脊柱转移瘤18例。显然mri检查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较ct检查高(p005)。结论核磁共振在对脊柱转移瘤进行诊断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且mri表现存在典型特征,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关键词】核磁共振;脊柱转移瘤;临床诊断;价值;ct临床研究证实,诸多肿瘤均会发生骨转移,而脊柱由于其血流循环的特点使其成为骨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有时甚至会表现出在原发灶还未明确时便已经发生了脊柱转移。因此对脊柱转移瘤实施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脊柱转移瘤的漏诊和误诊率,为早期治疗争取时间。目前对于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各种影像学技术,其中ct、dr等为比较常用的诊断手段,然其敏感性相对较低,诊断效果不是十分理想1。自mri问世并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广泛应用以来,使得脊柱转移瘤的检出率得以显著升高。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核磁共振在脊柱转移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3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分别行ct和mri检查,
f并对诊断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临床确诊
患者,抽取其中的32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17例,女15例,年龄2683岁,平均(592±146)岁,本组患者中原发瘤包括:肺癌10例,肝癌以及食管癌各6例,乳腺癌4例,膀胱癌以及前列腺癌各3例;发生部位在胸腰11例,胸段11例,腰段5例,胸腰骶段3例,腰骶段1例,颈段1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和病理得到证实。
12方法121研究方法对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分别行ct检查和mri检查,而后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指标包括两种检查方法对各种病变的显示情况和脊柱转移瘤的检出情况。122检查方法ct检查:所用仪器为我院现有的螺旋ct扫描仪,扫描范围包括病变椎骨和疑似病变椎骨,首先行常规扫描,而后行增强扫描,常规层厚为48mm,螺距为1015,视野为180mm,同时行骨窗、软组织窗进行图像显示。mr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