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以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向草原过渡的地带,境内天然植被已残缺不全,大面积的荒坡是灌丛草原;草原地带分布在森林草原地带以北兰州、靖远、环县一线以南地区,也是我省黄土高原的中部,这里耕地面积大,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植被残留在黄土山丘和石质山岭,一般为次生混交林。在兴隆山、马衔山、巴米山等林区。河西走廊为荒漠地带,由于气候干燥,植被稀疏,结构简单,种类贫乏。
2造成生态环境现状的原因
古时候我省森林茂密,水草丰美,气候温和,降雨量多,适于各种生物生长繁息。据志书记载,秦汉时期,黄河流域“大山乔林连跨数郡,万里鳞集,茂林阴翳”,千里陇南大部分为森林草原所被复,唐时陇东南一带林木参天,北宋时期,陇右木材由渭河流放,东入黄河直至开封,清代以前,定西一带森林仍然极盛,雨水不缺,河西走廊在秦汉时期是松柏森林,草原连片,冬暖夏凉,畜牧业发达。从奴隶社会始的两千多年,森林逐步破坏,我省虽然曾经林木郁郁,但由于大部分为山地丘陵,辟为良田的平川不多。随之人口增殖,感到耕地不足,开始开发自然资源,加之历代争霸兼并,兵灾战火连年不断,改朝换代时大兴土木,重修宫室及民间建筑等,木材消耗量很大,再加资源丰富时,对森林非经人类劳动的自然资源不知爱惜,任意破坏几千年所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大自然的破坏,生态平衡的失调,其恶果在短期内常常表现不明显。因而也不被人们所重视,任其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人们难以预料到的。半个世纪来,我省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使用化肥农药等,粮食产量增长幅度不大,自然灾害不仅没有得到根本治理,反而日趋严重。“文革”十年,单求增加粮食产量,盲目扩大耕地面积,甚至毁林开荒,毁草耕作,劈山造田,导致水土流失,江河水库严重淤积,水源极缺的现象不断加剧,土地生产力进一步降低,自然灾害更加频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肥料、饲料、燃料奇缺,形成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在林业生产上单纯追求木材产量进行掠夺采伐,乱砍滥伐,加上森林火灾及病虫害,我们的森林资源迅速减少,森林覆被质量严重下降,生态环境急剧变坏,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威胁和灾难。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而带来严重恶果,错误政策是造成这种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破坏生态平衡的人为因素的根源往往是主要来自某些领导部门,因此各级领导提高认识,吸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