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对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
摘要:从甘肃自然现状着眼,分析了造成目前生态环境现状的原因,通过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深入探讨了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原则、重点和措施。关键词:林业;环境;生态;治理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地处西部的甘肃省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家提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号召,这是进军西部,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战斗号角,也是西部大开发紧迫的任务,更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甘肃生态环境脆弱,进行大规模的生态环境治理很及时,也很必要,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1甘肃省的自然现状
甘肃省地处祖国西北部,总面积45万km2,地处亚热带与温带,全省地形复杂,约70为山地丘陵,海拔高度一般多在1500~3000m,全省境内,六盘山、陇山纵贯于东,叠山、潘家山、岷山横亘于南,祁连山、合黎山、龙首山分踞河西走廊南北,由于四周高山大岭屏障,加之远离大海,以及北部存在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影响大气环境,因此气候干旱。气温受纬度与海拔之影响,冬寒夏凉,局部差异悬殊,冬季各地月平均温度除陇南地区及天水外,均低于0℃,大致乌鞘岭以东各地月平均温度低于零度长达23个月有余,以西则为34月余。夏季月平均气温除敦煌外,各地均低于25℃,无霜期一般150200d,农作物大都一年一熟。雨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陇南地区康县及文县东南860mm,局部达到1000mm以上,天水降雨量在600mm左右,兰州即减至300mm左右,酒泉递减为80mm上下,而敦煌则有40mm。地形地貌不仅以形态特征直接影响生产,而且通过水肥和气候条件的再分配,对地球表面林木分布的临界有着极为密切的影响。我省的地貌条件复杂多样,山地高原丘陵、盆地、沙漠、戈壁相互交织,组成了各种生态环境,制约着土地利用和林业生产的发展,本省深居内陆,受大气环境和青藏高原大地形的影响,且处于季风的边缘区,暖湿气流不易到达,于是形成多样性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温热,春季长于秋季,陇南南部河谷为亚热带湿润区,北部为暖温带湿润区,中部黄土高原为温带半干旱区;祁连山地,甘南高原为高寒湿润区。省内森林植被的水平带分别为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带。本区小陇山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垂直分布比较明显。森
f林草原地带,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南部,即临夏、康乐、渭源、秦安、平凉、庆阳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