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杠杆(一)
(1)知道什么是杠杆;(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认识杠杆。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这可能吗?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二、杠杆1、认识杠杆要求学生观察书上图12-2-3:生活中的常见的杠杆。要求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杠杆。进行讨论,找出图中杠杆的共同特征都绕一固定点转动。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的受力的杆状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2、与杠杆有关的概念首先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f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L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L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1)找准支点;(2)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4)标出力臂。教师举杠杆撬球的例子分析五个概念。画出杠杆撬球中的各种物理量。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分析支点时,我们可以假想杠杆发生转动,杠杆围绕哪一点转动,哪一点就是支点。如图所示,我们假设杠杆在动力作用下做逆时针转动,其中O点是不动的,所以O点就是支点。力的作用线就是从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如图所示,动力的作用线是从A点起沿F1方向的直线。从支点O向动力F1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动力臂L1,从支点O向阻力F2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阻力臂L2了。画力臂实际上就是作一个点到一条线的垂线,只要把平面几何中作“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迁移过来,就不难解决力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