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流程介绍该工艺主要由预处理、生化处理及污泥处理几部分组成主要工艺流程见图1。工艺对污水的预处理要求不高设间隙10mm的机械格栅及沉砂池平流沉砂池或旋流式沉砂池。生化处理的核心是厌氧滤池及接触氧化池具体的工艺流程为经预处理的污水连续不断进入生化处理区生化处理包括配水渠、厌氧生物滤池和接触氧化池组成其中厌氧生物滤池分为下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和上流式厌氧生物滤池。污水由配水池均匀分配给每组厌氧滤池由于在厌氧生物滤池中设置了高比表面积聚乙烯弹性填料大大增加反应池的生物量附着的生物量及悬浮的生物量提高了反应池的反应效率。厌氧滤池均采用布水器布水保证池内布水均匀充分利用有效容积。经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自流入生物接触氧化池该池是一种以生物膜法为主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生物处理装置。污水经过生化处理去除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后进入竖流式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沉淀污泥经泵提升进入污泥池沉淀池出水达标排放。
图1
DSTE工艺流程图
剩余污泥沉淀在沉淀池底部大部分回流至厌氧池进行厌氧处理剩余污泥进入污泥池经污泥脱水机脱水后外运处理。本系统是以厌氧为主的处理方式由于系统长时间的厌氧消化作用剩余污泥量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泥量相比要
f少得多。厌氧段处理同样数量的废水产泥量仅相当于好氧段产泥量的110~16因此处理规模小于5000m3d的污水厂可不设污泥处理系统只需定期用吸粪车抽吸外运即可。主要反应机理有机物的去除厌氧反应一般经历4个阶段1水解阶段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非溶解态有机物截留并逐步转化为溶解态有机物。2酸化阶段溶解性化合物被发酸细菌所吸收经过酸化被分泌成简单有机物如挥发性脂肪酸、乙醇、乳酸和矿化物如CO2、H2、NH3、H2S3乙酸化阶段退酸阶段有机酸和溶解的含氮化合物分解为氨、胺和CO2、N2、CH4、H2以及少量的副产品H2S、硫醇等这些副产品是带有异味的气体混合物。4甲烷化乙酸甲烷菌将乙酸转化为甲烷。由于甲烷化阶段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是厌氧反应的限速阶段而且进水浓度、温度、pH对其反应影响较大对低浓度的生活污水一般不易完成。故厌氧滤池设计主要考虑经过前三个阶段。污水经过水解酸化及乙酸化后其中的固体、大分子和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降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乃至易于氧化反应的乙酸类物质使得污水在后续的好氧单元里以较少的能耗和较短的停留时间取得较高的处理效果。可见在厌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