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对国内连锁超市来说,进场费是绝对不能不收的!因为,国内连锁超市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向供应商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而沃尔玛对供应商从来不会无理收费,而是和供应商紧密合作,那它的利润来源在哪里?它成功的关键在哪里?规模就意味着利润吗?r
  我们不反对扩张,但我们反对盲目扩展,我们更反对没有战略能力的盲目扩张!r
  2002年是一个零售行业整合的年头,并购狂澜此起彼伏!r
  继2001年的上海联华携手西单、华润入主万佳之后,开始向更深层次的合作竞争迈进。在业界,先是上海联华以21亿元的溢价并购重组得到了浙江第一大零售连锁集团“杭州华商”50的股权。紧接着,联华又购得河南郑州金博大购物中心60的股权。与此同时,上海友谊和新世界两大集团对上海三联集团实施资产重组,“友谊”7月斥资7500万,成为“三联”第一大股东。此外,野心勃勃提出“四个5工程”的华润亦张开并购的大网。10月底,号称中国零售业并购第一案华润创业以232亿人民币收购江苏苏果连锁超市3925股权尘埃落定。r
  跑马圈地没有问题,追求规模也符合常理,但我们在埋头走路时,也应该好好地看看别人的先例,分辨一下将要去的方向!让我们在2003年中国零售业变局的前夕,重新温习一下发生在美国的两个同行凯马特与沃尔玛的故事,寻找真正的零售行业的天堂之路!r
天堂与地狱r
  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2001年500强中,沃尔玛以2189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名列榜首。这是美国历史上服务企业第一次成为《财富》500强的龙头老大。而美国第三大廉价零售连锁店凯马特却在2002年1月22号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一起零售业破产案。r
  美国两个零售业巨头为何一个杰出,一个破产?一个上了天堂,另一个却下了地狱呢?r
  凯马特之于零售业,正如福特之于汽车业,综合性零售企业的行业标准一度是由凯马特创立的。1962年3月凯马特开办了第一家折价零售店,并获得成功,由此走上扩张道路。1976年至1985年凯马特一直是美国折扣零售行业之王,凯马特的名称和标志一度成为美国物美价廉商店的象征。r
  1985年开始,获得巨大成功的凯马特开始实施多样化经营战略,但是扩张不成功。进入20世纪90年代,凯玛特经营状况不断恶化,2001年12月,信用评级公司穆迪公司把凯马特的债券降低到垃圾债券的水平。2002年初,凯马特负债竟达到了惊人的47亿美元,由于不能按时付货款给供应商,主要供应商决定停止为它提供货源,最后只得申请破产保护。凯马特在申请破产前,在美国各地仍然有2100多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