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活动的开展。如果目标定得过死,优生吃不饱,差生够不着,小组学习就不能落到实处。在阅读教学中,常常有字、词、句、段、篇等不同学习目标,根据学习要求。可制定如下目标:1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记忆字形、组词,找到生字词在课文中的位置,结合内容理解其意思。
f2读通课文,简要复述课文大意、初步感知作者的思想。3深入领会文章内容,透过内容想开去,体会字里行间蕴含情感,找出重点句并理解。4领悟表达方法并体会其巧妙,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了一个还可以进行下一个,课堂学习气氛浓厚,人人有事做,而且跳一跳都可以摘到桃子。构建活动模式是在确定学习伙伴和学习目标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共同商议用怎样的方式解决问题完全是他们个性的体现。有的互相协作、查资料解决问题;有的互相之间说一说、演一演、议一议,同样解决问题。方式灵活,使课堂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2、帮助学生创设问题环境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讨论是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越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小组讨论就越深入,效果就越好。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发现问题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如果说让学生充分读书和思考是小组讨论的基础,那么教师的指导是小组讨论的关键。教师要在小组学习活动展开前充分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问题环境。以阅读教学为例,教师的指导为:1认真读课文,思考主要内容,并用简短的语句概括。2看课前预习和课后“思考练习”,并努力找问题的答案。3找上下文词句的矛盾点。4找课文内容的疑难点。5找事物、人物的特点。6标出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自己去尝试、去感悟、去探索、去发现、去酝酿。这样做,学生在自我发现中锻炼分析判断能力;在自主探究中锻炼理解想象能力;在交流、答问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容易把学生引入固定模式的答案之中,难以体现学生个别的体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能力、兴趣比较相近的学习小组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如教学《跳水》,孩子爬上桅杆,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船长命令得救呢?答案很多,有张网接住孩子,有抱棉被垫在甲板上,甚至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