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
汉川市实验小学熊玉梅罗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内容的教学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自20世纪以来,我国教育就推崇的“讨论式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学思考、主动设疑,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展示结果,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以开放的教学活动,充分展示学生个性,挖掘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从而有效地达到获取、积累、形成的语文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上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模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给课堂带来的活力与实效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可。
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形成一、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形成
“小组合作”是顺应学生认知规律,遵循语文多元化特征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以学生主合作主体,但并不意味着对学习活动“放任自流”。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由无目的到有目的,由被动到主动,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体现教师指导的有序性,也可以体现学生能力(学习能力、活动能力)的养成过程。
1、指导学生掌握小组学习活动的程序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探究、合作的重要学习方式,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要从本能的需要到自觉养成小组合作的习惯,教师必须帮助他们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活动程序。我认为,小组学习活动基本程序为确定合作伙伴确定学习目标确定活动模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他们的目标确定性并不强,选取合作伙伴的条件极易受环境影响。为此,教师首先要在学生个体兴趣爱好上下功夫,然后根据学生个性特征,为学生编排座位,有利于课堂上开展小组活动,座位可以是互补式,即学习能力的互补、学习习惯的互补、兴趣爱好的互补等。座位也可以是共进式。其次是正确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能力地位,找到和自己能力接近又是最喜欢的合作伙伴。再次是努力建立一个良性的班集体,使全体学生在一个和谐、团结、进取的氛围中生活,尽量减少小组合作中的不利因素。确定合作伙伴只是合作的序幕,教师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学习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在分析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确定等级指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来决定,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