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到任意一点2分,任意三点6分)17.(1)形象地表现了一个先知先觉者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社会环境的险恶。(2)感慨现实的悲哀:小人得志,名噪一时;大师失意,受困蒙难。正所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18.①语言描写,“我没有接受他的真心诚意的劝告,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不因为大家反对,就改变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我马寅初是马克思的‘马家’!”等。②环境描写,“战友噤声,爱莫能助;同事侧目,视若寇仇;学子声讨,不共戴天”,“北大临湖轩,雪压冰冻封,朔风尖啸”。③对比(衬托):思想者的三种命运的对比,康生的恶意攻击。(任意一方面,方法1分,例子1分,列举一例即可。)(如将“语言描写”的相关内容答成“正面描写”,将“环境描写”和“对比衬托”的相关内容答成“侧面描写”亦正常给分。)19.通过回忆马寅初因《新人口论》遭受的不平遭遇(1分),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品格(1分),百折不挠的精神(1分),以及在困境中珍惜友情的优良品质(1分),抒发了作者的崇敬之情(1分)。(答到其中四个点即可给满分。)20.(略)21.(略)
10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