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录信息的方法。(2)提出课外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如:采访时,对方不配合不理睬,应该怎么办?(3)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4)组织学生课内活动,交流课外活动的成果。(三)第三阶段(研讨阶段、第3周):活动目的:(1)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学习。(2)在探讨的过程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热爱生活的情怀。1、学生主要活动::(1)分组讨论整理收集的资料。(2)按小组准备汇报材料,写出汇报稿。(3)探讨垃圾回收分类处理的新方法。(4)举行一次课堂汇报活动课。2、教师指导重点:(1)指导学生对材料的整理。(2)指导学生写汇报材料。(3)组织开展课堂汇报课,交流课外活动的成果。(四)第四阶段(总结交流阶段、第4周):活动目的:(1)交流实践活动成果。
f(2)动员宣传全校的同学,全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行动中去。(3)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1、学生主要活动::(1)完成宣传稿,举办展览,宣传垃圾分类处理的新方法。(2)开展“让地球重新变美丽、变整洁”的主题班队活动。(3)开展“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发明创造制作”活动。2、教师指导重点:(1)指导学生与学校联系确定展览的地点。(2)指导学生开展以“让地球重新变美丽、变整洁”的主题班队活动。(3)指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发明创造制作的方法。
六、预期成果形式:
调查报告、成果汇报稿、小制作。
七、活动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学生对照参加《垃圾的回收和分类》综合实践活动以来的前后变化,自我评价。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发明创造的物品,运用技巧的能力,给学生适当的评价。3、学生小组评价: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根据组员的表现,对其进行适当的评价。
《垃圾的回收和分类》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走出了课堂,走进了社会。让学生了解垃圾的产生过程,亲身体验大量垃圾给生活环境造成的危害,能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给垃圾进行分类并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爱护自身生活环境的情感,养成自觉讲究卫生,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自觉分类投放垃圾的良好生活习惯。当然,在这次活动中,我认为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用垃圾的处理方法,但是还有一类特殊的垃圾电池,我们没能找到它的归宿。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真正解决的好办法,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